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best365体育邮箱地址_365玩球平台_beat365进不去聚力提升功能品质 打造宜业宜居城市

        来源:发布时间:2021-04-20 17:24:48访问量:
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近年来,best365体育邮箱地址_365玩球平台_beat365进不去坚决贯彻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,较好完成“两年上台阶”的目标任务,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,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考核先进城市。

        一、突出抓好“三治”,提升城市颜值。一是大力“治脏”。

        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,全域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。中心城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试点,规模以上餐饮店全部安装油烟净2化装置。扬尘防治做法经验在全省推广,PM2.5降幅全省第一。二是重拳“治乱”。近两年共拆除“两违”建筑428万平方米。全面拆除七层以上楼顶广告招牌,基本消除乱拉乱挂“蜘蛛网”。中心城区1647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部完成。改造老旧小区515个,惠及住户9.87万户,建成宋城壹号、赣纺文创园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。三是系统“治堵”。贯通城市“主动脉”,中心城区一期6条、50公里快速路建成通车,建设10座跨江大桥、16条跨区主干道和1条过江隧道。畅通城市“微循环”,打通124条“断头路”,完成66条主次干支路“白改黑”,开通8条公交“大站快线”。有效缓解“停车难”,新建公共停车场277个,新增停车位4.3万多个。

        二、推进城市“双修”,提升功能品质。

        一是推进“生态修复”。落实河(湖)长制,开展清河行动,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。按照“300米见绿、500米入园”要求,建设小游园186个、绿道绿廊145公里,新增绿地850公顷,并结合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“拆墙透绿”。二是推进“功能修补”。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,建设学校238所,新续建医疗卫生项目151个,新改建农贸市场59个,超额完成“厕所革命”任务,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。推进“三大中心”“五馆一书城”建设,市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即将投用。补齐市政设施短板,建成海绵城市40余平方公里、地下综合管廊7.5公里,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、餐厨废弃物处理厂、污泥处置中心等建成投用,3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全面完成,实现县县有应急备用水源、具备通天然气条件。

        三、注重彰显特色,提升城市内涵。

        一是抓好城市设计。积极推进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工作,构建总体、专项、区段、地块全覆盖的城市设计体系,“一盘棋”管控城市整体风貌。二是注重产城融合。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,着力打造“一廊、五个重点区域”,即建设百里滨江生态绿廊、蓉江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、高品质高铁商务区,促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产城融合,加速赣州国际陆港“港产城”融合,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建设赣南未来科技城。三是传承历史文化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,修缮郁孤台等历史文化街区6条,建成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、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、福寿沟博物馆,建设阳明书院、阳明文化公园、南赣巡抚治所等,延续城市文脉。

        四、创新“四化”模式,提升治理效能。

        一是“网格化”管理。对所有网格单元实行定人、定岗、定时、定标、定责,创新实施“路长制”“街巷长制”“楼长制”,推行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改革试点,打通基层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二是“法治化”严管。颁布实施《城市管理条例》《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推动《物业管理条例》《燃气管理条例》立法,让城市管理有法可依。三是“智能化”提升。建成市县联动的智慧城管平台,大力发展智慧交通、智慧环保、智慧社区,打造“城市大脑”。四是“社会化”参与。开通“微城管”APP、微信公众号等,畅通群4众参与城市管理渠道,实现共建共治共享。

        文章关键词: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扫码浏览